記者盧賢秀/專題報導
國內知名生態紀錄片導演梁皆得,二十幾年前背著鏡頭,跟著老鷹守護者沈振中,上山下海拍攝老鷹的蹤跡,今年第一部老鷹紀錄片「老鷹想飛」終於誕生了,並在大學院校巡迴放映,梁皆得說,希望重建人與自然的親密關係,友善對待老鷹。
將回老鷹故鄉基隆放映
「老鷹想飛」從四月下旬開始,在國內大學院校巡演,從師大、台大一路南下,預計九月下旬會到基隆海洋大學放映。基隆野鳥學會也和梁皆得洽商,在老鷹故鄉基隆國中小放映,進行生態教育。
基隆野鳥學會創會會長沈振中和一群愛鳥人士,一九九三年開始推動黑鳶保育工作,同時,基隆市政府在一九九九年舉辦市鳥選拔活動,由民眾票選老鷹為基隆市鳥。
梁皆得、沈振中追鷹 行腳全台
愛鳥也愛拍鳥的紀錄片導演梁皆得,就是發現馬祖「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的人。民國八十年擔任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劉小如博士的研究助理,拍攝蘭嶼角鴞,與「老鷹先生」沈振中結識,從此兩人展開追鷹計畫。
梁皆得跟著沈振中從基隆外木山的岩壁、基隆港、曾文水庫到屏東,從山上拍到海邊,他說,沈振中背著望遠鏡、騎著機車凸全台,調查老鷹經常一坐就是一天。
他們看到開山闢路,老鷹的巢不見了,也目睹老鷹被捕獸夾夾死,甚至誤食被農藥毒死的老鼠、麻雀,這些都是老鷹一步步絕跡的原因。
香港、日本、印度老鷹也入鏡
國內拍不夠,還到香港、日本、印度、尼泊爾等地。梁皆得說,香港和日本也是現代化的城市,香港土地是台灣的三十分之一,老鷹數量卻是台灣的三倍,在日本京都鐮倉市,成群老鷹聚集在收割的稻田休息,而台灣農村老鷹抓小雞的畫面早已消失了。
在印度,旅館外就有老鷹築巢,清晨他被老鷹叫醒;運動場邊有數百隻老鷹集結,「人與鷹交錯的畫面,讓我震懾」。
梁皆得說,沈振中利用他人生最精華的二十年,放棄一切,像養育子女心情一樣,守護著老鷹的生命,兩年前沈振中完成了黑鳶二十年研究保育計畫,他才積極將二十年來影像,剪輯成三十分鐘簡短版的紀錄片「老鷹想飛」,希望重建人與自然的親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