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itt (喜歡美食與運動(M))
看板Baseball
標題Re: [閒聊] 民視台灣演義
時間Tue Nov 12 00:19:05 2013
※ 引述《icewang526 (咦)》之銘言: : ※ 引述《drogmn (drogmn)》之銘言: 不過不能否認的是,沒有兄弟與洪家大概也不會有中職的誕生, 要搞職棒,除了錢外,還要有觀眾,市場支撐,重點是職棒要四支球隊 才打得起來,就算兄弟有心,但找不到肯加入的企業,職棒開打依然是無解 後來也是一路狂找才湊齊四支球隊,接著還要幫他們找球員, 那時要找球員也不是簡單的事,合庫台電的球員要挖就有難度, 加上當時有些選手想拼1992奧運,打職棒無疑宣告放棄,24歲以下更被列為禁挖角名單, 再加上那時職棒也不被看好,待遇第一年最高月薪僅8萬, 東湊西湊加上四個洋將,離25個編制還有一段距離,旅外業餘的也覺得錢太少, 寧願先觀其變,像當時實力偏弱的統一吧,兄弟還借幾個球員讓他們成功晉升甲組 才有辦法進入職棒的(有的借了就乾脆給統一,比如吳林煉). 要不就是挖一些乙組的,甚至幾年沒打球的,勉強湊成一隊 當然,那時的中職只能說是在先求有再求好下出現的產物,因此, 比賽品質多少較差,像黃平洋常常先發救援兩頭跑,完投率也高, 一年投240多局,後援居多的洋將湯尼甚至那年投了195局, 當時的後援可不像現在只投一局,而是中繼後援一塊包, 甚至五局前先發撐不下去,後援上場還有可能一路投到完 打擊也是,由於對木棒尚不熟稔,本土球員全壘打數普遍不多 (當時球場比現在小.特別是台北與台中) 儘管如此,第一年還是吸引一場5900多人來看,也因為第一年的熱潮, 才有職二一堆旅外球員返台,然後把場子愈炒愈熱, 如果不提後面的一些情況,兄弟對中職的貢獻其實是不可抹滅的
: : 在講兄弟的歷史 有興趣的鄉民可以轉過去看 : 我反象 : 但是有一件事情 洪家一定是毫無疑問的做對了 : 2009年的假球案 如果當時兄弟真的解散了 台灣棒球就真的完蛋了 : 但是洪家還是很努力的撐下去 就這一點 絕對毫無疑問 這是個很大的貢獻 : 真搞不懂那麼多酸民 搞不清楚狀況 如果當時兄弟真的解散了 : 你們連罵曾大目 酸林益全國內王的機會都沒有 更不會有manny來台 : 中職完了 台灣棒球也不會有什麼好發展 : 這是天下雜誌的報導: : http://m.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0873&idSubChannel=22 : 洪家愛棒球 這是千真萬確的 : 但是 母企業太小 力不從心 觀念無法突破 不願意放棄的情形下 阻礙了中職的發展 : 感慨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8.84.219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